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shù)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文化歷史 > 張家口文化歷史

【文明之美看東方】張家口十中這座建筑藏著華北聯(lián)大的根

2022-07-01 15:25:55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華北聯(lián)合大學”舊址坐落于市十中校園一角。


  走進張家口市第十中學,操場上躍動著矯健的身姿,教室里飄蕩著朗朗讀書聲。 高樓聳立的校園一角,綠樹成蔭的芳草地上,兩間像土地一樣顏色樸舊的房子靜穆在歲月里, 默守著曾經的輝煌。 房子前面花崗巖筑成的亭子上赫然寫著 “華北聯(lián)合大學”舊址。 蓊郁的老樹掩映下的華北聯(lián)大舊址, 質樸而莊重。 這排青磚灰瓦的平房,如今已經改造為十中的校史館, 但關于華北聯(lián)大歷史介紹的展廳依然保持著舊教室的模樣。 進入教室,正面的黑板上記錄著一個個從華北聯(lián)大走出的歷史名人, 他們的名字今天依然耀眼。 后面墻壁上,那些樸舊的黑白老照片定格了極有年代感的平房宿舍;寬舊棉服下,上課、做操、打籃球的青年們意氣風發(fā)……置身這樣的教室, 仿佛70多年前那堂涌動著理想之光的生動一課從未結束,只是橫亙在歷史書頁中,等待著一代又一代人用心聆聽……

  穿越歷史, 我們走進上世紀 40 年代激情燃燒的紅色歲月, 走進青春飛揚的華北聯(lián)合大學。 1945年8月底, 華北聯(lián)合大學400多名師生告別延安,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來到剛剛解放的張家口市,開啟了華北聯(lián)合大學在城市辦學的偉大實踐。 百廢待興的塞外山城因為華北聯(lián)合大學的入駐而生機盎然, 進一步迸發(fā)出青春的活力。

  據河北北方學院張金輝老師所著 《晉察冀邊區(qū)首府文教事業(yè)研究》 一書中所述, 1945年末, 云集張家口的延安、 晉察冀兩地的文化名人達 3000 人之多。 在校長成仿吾的帶領下, 華北聯(lián)合大學建立健全了機構設置, 形成了較為龐大的機構和較高水平的教學和管理團隊,華北聯(lián)合大學成了當時華北解放區(qū)的最高學府。 眾多文學、藝術、教育等方面的知名人士和專家走進華北聯(lián)大, 從事學校的管理和教學工作, 教師隊伍實力顯著增強。 這一時期,諸如艾青、呂驥、丁玲、鄧拓、蕭三、 沙可夫等文化名人都曾兼職或專職擔任華北聯(lián)大的教師。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些知名教師,學識淵博, 才華橫溢, 見多識廣,對革命事業(yè)充滿激情,他們結合自身投身革命事業(yè)的親身經歷傳道授業(yè)解惑, 極大地啟發(fā)和激勵了青年學子, 為學校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革命和建設人才作出突出貢獻, 也成為華北聯(lián)大改善辦學條件、 充實師資力量、 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大特色和優(yōu)勢。

  精神賡續(xù),初心未改。70年前, 這里是華北聯(lián)大法政學院和文藝學院學生上課的地方。 70年后的今天, 這里仍延續(xù)著弘揚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 校園里充滿了濃濃的紅色文化氛圍。 據第十中學黨委書記安錦莉介紹, 該校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建設特色化的校園文化, 讓紅色文化滲透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學校對華北聯(lián)大舊址加強修繕、保護,傾全校之力對舊址進行了維護。 很多歷史愛好者和市民紛紛到這里參觀學習, 重訪歷史遺跡,找尋紅色血脈記憶。

  特殊的歷史讓這所學校有了更豐富的資源。 這段紅色歷史的挖掘, 不僅豐富了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紅色精神, 也讓根植城市基因的紅色血脈更好地傳承下去?! 。ㄓ浾?白萱)

編輯:呂永清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