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正月初四,喧鬧的鑼鼓聲在涿鹿縣武家溝鎮(zhèn)東窯溝村響起。一支社火表演隊似一條長龍浩浩蕩蕩地穿梭在村內的古街,扭秧歌、響扇舞、花傘等多種傳統(tǒng)節(jié)目異彩紛呈。演員們身著鮮艷的服飾,伴隨著歡快的鼓點,響扇舞動作行云流水,一招一式盡顯優(yōu)雅大氣;花傘表演者身姿輕盈如燕,旋轉、搖曳,開合間滿是靈動與嬌俏。
在村里窯神廟的戲臺上,晉劇演員們粉墨登場,為觀眾帶來了《賀后罵殿》《八姐游春》等經典劇目的唱段。唱腔婉轉悠揚,表演細膩入微,將戲曲中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臺下的觀眾如癡如醉,不時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
東窯溝村是一個以制陶聞名的千年古村,近年來,該村立足自身優(yōu)勢,發(fā)揮陶藝文化特色,大力發(fā)展文旅產業(yè),鄉(xiāng)村面貌和村民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春節(jié),東窯溝村舉辦了“桑干河畔·新春喜樂陶”活動。持續(xù)十余天的節(jié)慶活動,不僅有傳統(tǒng)社火表演,精彩的傳統(tǒng)民俗“繞花”表演,更是把當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民俗藝術與新春佳節(jié)相融合,為游客帶來了獨特的視覺體驗。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繞花表演已在涿鹿縣傳承百余年。表演過程中,幾位民間藝人將圓柱狀的鐵絲“花籠”捆綁在一根2米高的硬木“花桿”頂部,將花籠內的燃料點燃后,幾人協(xié)力搖動花桿,花籠圍繞花桿快速旋轉,燃料急速燃燒,化鐵為水,鐵水飛濺而出,甩向場地四周,形成璀璨的花火。
夜幕降臨,東窯溝村文化廣場上早已人頭攢動。只見兩位民間藝人將裝置好的花籠點燃,開始搖動花桿。起初,花籠中只有零星的火花閃爍,宛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隨著花桿抬升,花籠旋轉速度加快,火花越來越密集,逐漸形成直徑達60米左右的巨大火瀑金花,如天女散花般絢爛奪目,又似流星飛瀑般氣勢磅礴,令人仿佛置身于夢幻仙境,現場觀眾紛紛發(fā)出陣陣驚嘆,歡呼聲、掌聲此起彼伏。歡騰喧鬧的氛圍中,這項傳統(tǒng)民俗再一次展現出蓬勃活力。
精彩的迎新春民俗表演好戲連臺,游客在這里的旅居體驗也再上一層樓。2024年,涿鹿縣啟動了武家溝鎮(zhèn)文旅建設項目,對武家溝鎮(zhèn)的文旅配套基礎設施進行提升,持續(xù)叫響“千年陶鄉(xiāng)”文化品牌。東窯溝村引進了“隱居鄉(xiāng)里”品牌,精心打造“桑干河畔·東窯溝樂陶小院”,今年春節(jié),11處特色民宿建成迎客,溫馨舒適的住宿環(huán)境,新鮮可口的特色菜品,為游客提供良好的假日休閑體驗。大家相聚千年陶鄉(xiāng),住民宿,體民俗,共度一個歡樂祥和、充滿文化韻味的新春佳節(jié)。(河山新聞記者 王棣 通訊員 侯弟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