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中外青年共享中國發(fā)展機遇

2024-10-06 11:05:22  來源:

  新中國成立75周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的對外開放之路,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為中國青年和海外青年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發(fā)展機遇。無論是“走出去”在海外工作奮斗的中國青年,還是“引進來”在中國學習生活工作的外國青年,通過促進經濟交流與文化合作,他們不僅共享中國與世界的發(fā)展機遇,也成為推動中外民心相通、攜手共建未來的重要青春力量。

  國慶節(jié)期間,北京天安門,國慶主題花壇“祝福祖國”巨型花籃吸引中外游客“打卡”。視覺中國供圖

     “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來,我國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成功走出了一條和平發(fā)展的現代化道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正是新時代中國向世界發(fā)出的對外開放的最強音。目前,我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

  這個國慶節(jié)假期,通用技術集團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突尼斯225千伏變電站項目安全環(huán)保質量經理鄭啟超也奮戰(zhàn)在項目一線。從孟加拉國到突尼斯,作為一名駐扎海外的中國工程師,鄭啟超分享了他親身經歷的變化:中資企業(yè)與共建國家的合作更緊密了。現在,鄭啟超參與建設的變電站所使用的核心設備氣體絕緣開關是中國制造,以往,這些設備通常被歐美品牌壟斷。

  “以前突尼斯業(yè)主對中企缺少了解,不愿選擇中企進行合作,如今,中企也更加主動,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雙方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合作項目越來越多,突尼斯很多項目都有了中企的參與?!编崋⒊瑢χ星鄨蟆ぶ星嗑W記者表示,中國產品可靠的質量和工期、中企推行屬地化進而帶動當地就業(yè)的舉措在突尼斯都廣受好評。

  “近來,突尼斯業(yè)主常主動和我們聊起新能源項目?!编崋⒊榻B,作為新興市場,突尼斯在輸變電、新能源、化工、基建等領域都非常有潛力,這些產業(yè)正是中國的優(yōu)勢產業(yè),相關企業(yè)的“出?!苯涷炓彩重S富?!八麄兌啻伪磉_了希望和中企共同開發(fā)新項目的意愿,相信未來雙方在新能源領域會有更多合作?!?/p>

  在大洋彼岸的秘魯,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美洲分局(以下簡稱“水電十一局”)總工程師兼秘魯區(qū)域經理部經理張強迎來他在海外度過的第12個國慶節(jié)假期。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秘魯工作多年,讓他深切感受到兩國共享發(fā)展機遇的實際成效,“中國開放發(fā)展的成果實實在在地惠及秘魯人民”。

  秘魯卡亞俄綠色海岸公路項目全線通車、圣伊納休醫(yī)院項目最終移交、拉利伯塔德大區(qū)學校重建項目8號包2866號哥倫比亞共和國學校順利交付……2019年中秘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以來,兩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持續(xù)推進,一批中企參與建設的道路、橋梁、機場、港口、學校、醫(yī)院、水務等項目,為秘魯基礎設施完善升級作出突出貢獻,為當地創(chuàng)造大批就業(yè)機會,更有力提升了當地民眾生活水平。

  互利合作才能共贏。在當今世界舞臺上,國際社會看到了中國在實現自身發(fā)展的同時不斷為各國共同發(fā)展創(chuàng)造新機遇。張強介紹,目前,水電十一局在秘魯的中方人員只有84人,雇傭當地員工3862人。管理人員屬地化率94%,作業(yè)人員屬地化率100%?!拔覀兺ㄟ^解決當地建筑工程行業(yè)技能人才嚴重短缺的問題,為當地提供了就業(yè)崗位,向秘魯輸送了社會經濟發(fā)展所需的工程建設技能型人才。同時,我們通過共享技術和專業(yè)知識,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工作技能,提高了項目執(zhí)行效率和質量,增強了項目的穩(wěn)定性和可持續(xù)性,為未來更多的中秘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引進來”感受開放中國

  開放是全球化背景下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科技進步、增進人文交流的關鍵動力。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擴大,在華常住外國人和外國游客數量穩(wěn)步提升。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移民管理機構共為在華常住外國人簽發(fā)各類居留證件71.1萬人次,在華常住外國人已恢復至2019年年底的85%。

  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地,積累的校友數量可觀。教育部副部長吳巖日前介紹,195個國家和地區(qū)留學生來華求學。其中,學歷生占留學生的比例已提高到60%以上。

  來自荷蘭的史凱恩已在中國生活兩年多,目前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他看來,中國的學習生活讓他“真正了解了這個國家和社會”。史凱恩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中國和荷蘭的社會生活和歷史文化很不同,“只有來到中國,特別是在這里長期生活,交到很多中國朋友,才能了解真正的中國,才能實際理解這個社會的系統(tǒng)和運作方式?!?/p>

  像許多外國人一樣,中國的發(fā)展成就讓史凱恩感到不可思議。這兩年中,他到訪中國很多地方,“特別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快速發(fā)展。我在旅行過程中,能非常清晰地看到這種發(fā)展變化”。

  來自伊拉克、已在中國學習工作13年的迪拜中阿衛(wèi)視駐華記者方浩明也親眼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發(fā)展之變?!斑@些年(我)看到了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發(fā)展,看到了中國在互聯網、科技、青年創(chuàng)新等領域的發(fā)展,很多國家都向中國學習,去建設和發(fā)展自己的國家?!狈胶泼鞲嬖V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13年中國的發(fā)展讓很多外國人很震驚,“從不太敢買中國制造,變成現在伊拉克百分之八十(商品)都是中國制造。隨著兩國合作日益密切,中國文化在伊拉克的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強。在阿拉伯國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中文作為第二外語,中國的文化元素也在當地逐漸流行起來,中阿人民間的友好交往更加頻繁了?!?/p>

  在湖北武當山,穿黑色道袍、盤“道士頭”的“洋”道士杰克·平尼克是武當“三豐派”第十六代傳人。這位自少年時代便癡迷中國功夫的美國青年,同樣已在中國生活了10多年。

  “最初來中國是為了在武當山學習武術,強身健體。這些年我在這里學到了很多,不僅有武術,還有中國人民的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觀?!苯芸恕て侥峥烁嬖V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看到越來越多外國人來學習中國功夫、太極和冥想,更多人更加關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敖┠?,這些理念在整個中國,甚至在國際社會都得到了推廣?!?/p>

      共筑交流互鑒橋梁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與世界互利共贏的開放,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改革開放是中國與世界的“雙向奔赴”,也是中國與國際社會的相互成就和共同發(fā)展。

  “我之所以選擇做一名記者,就是希望把中國故事傳到更遠,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對外開放?!狈胶泼髡f,“中國的發(fā)展和對外開放對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外國人都有幫助。很多人來到中國學習后回到祖國建設家鄉(xiāng)。現在很多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都相信中國,希望和中國多合作。對他們來說,和中國合作可以讓自己的國家變好?!?/p>

  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博士后研究員、新南威爾士州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朱家樂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出國門,不僅讓他在學術上有所收獲,開闊眼界,學習不同的科研方法,也讓他學會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更好地理解了科學研究的全球性和協作性。

  青年之間的交往,無疑是增進各國人民相互理解的重要橋梁。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多年,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外國人,杰克·平尼克認為,他可以成為中西方文化之間的橋梁,讓更多的人聚在一起學習和分享實踐?!拔覀冃枰行У販贤ǎ鲃拥貙W習彼此的文化,讓更多人有機會體驗各個國家的文化。我希望下一代學生有更多機會去學習、旅行、參觀,親身體驗不同的文化。我們越能激發(fā)人們在地方層面上的聯系,就越能看到全球社區(qū)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聯系起來?!?/p>

  “在全球化背景下,創(chuàng)新要素跨境流動空前活躍,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解決所有創(chuàng)新難題,人類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日前表示,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合作共贏是中國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寶貴經驗。中國既是全球化的參與者、受益者,也是貢獻者、推動者,始終倡導并踐行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理念,致力于同各方共同探索互利共贏的全球創(chuàng)新合作新模式,強化資源共享和優(yōu)勢互補,攜手解決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和問題。

編輯:孫建勝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